无障碍

参政议政

关于优化抗疫时期物流配送管理的建议

日期:2020-02-14     来源:来源:海淀区侨联

分享:
字号:        

  建议人: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闫学东(北京交通大学侨联主席)、王云

  随着疫情形势日益严峻,北京市民积极响应政府“少出门”号召,充分采用互联网购物模式,尽量避免在商场、菜市场、餐馆等公共场所与高密度人群接触。然而,由于北京各小区多采取半封闭式防控管理措施,禁止物流配送人员车辆进入小区,要求居民在小区门口指定地点领取商品,不同程度的导致了小区门口集中取货排长队现象。这一做法既不利于避免人群集聚的防疫原则,又降低了物流配送效率,在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一些负面舆情。特此,我们建议尽快制定物流企业疫情防控信用评级体系、允许物流配送人车入小区等物流配送管理政策,消除因过度集中领取物流配送商品而产生的人群聚集现象,助力打赢抗击疫情的物流管理攻坚战。具体策略如下:

  一、继续倡导居民“少出门”,鼓励线上购物方式

  飞沫和接触是疫情传播的主要途径,为隔断病毒,应继续倡导居民减少非必要性外出。物资采购是居民日常外出的主要原因之一,且目的地均为商场、超市、菜场等人群聚集场所。在疫情期,建议控制菜场和超市等采购人流规模,倡导居民减少外出采购,鼓励使用线上购物模式,避免接触人群在超市规模性接触,鼓励具备物流配送能力的大型商场与超市提高线上经营和线下服务能力。

  二、建立物流信用评级体系,强化物流防疫过程监督

  加强相关部门对物流企业货物仓储、分拣、配送等各环节防疫措施的防疫检查与监督,结合顾客在线评价、举报等方式,建立物流企业疫情防控信用评级体系,督查物流企业自觉提升防疫管理能力,在特殊时期提高企业信誉。防疫督查部门应确保车辆、物资、人员全程可追溯,强化病毒防护与监测,物流场地、物资与车辆应规范消毒,人员体温需按时监测,人员穿戴防护装置并随身配备消毒液、从而避免让物流环节成为病毒传播媒介。

  三、允许配送人车入小区,倡导“无接触式物流”

  目前北京规定不允许快递、外卖等人员进入住宅区,因此居民需要外出小区取件,导致小区门口出现大量人群聚集、甚至排长队等情况。这种看似把病毒挡在社区外的措施反而增加了居民之间疫情传播风险以及对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的额外消耗。为消除社区门口排长队现象,建议允许防疫操作规范的物流企业配送车辆和人员进入小区送货,以居民楼为服务单位设立临时配送站,提倡物流配送到楼不到户,减少配送人员污染居民楼电梯和楼梯间等潜在风险。如果居民楼内防疫条件好、公共空间消毒频繁,允许入楼不入户,鼓励“无接触式物流”。“无接触”式物流除了可以保障物资流通,还能通过“无接触”取货与配送避免生产方、投递方与客户方人员之间面对面接触,进而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最后,建议允许防疫操作规范的物流企业配送车辆和人员进入小区送货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快递人员的送货轨迹容易追踪,所接触用户也容易排查;然而,按照目前的小区门口集中排队领取快递的方式,万一有快递人员成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将难于确定密切接触人员范围,会导致不得不采取大规模排查的极高成本手段,更会产生社区集体性恐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